sa36沙龙国际

蓝耳病疫苗免疫的潜在风险及其免疫体系建立的有效途径

发布日期:2019-05-31 浏览次数:10492

近年来,蓝耳病已经越来越成为我国养猪业必须正视的一个重大问题。其不但是“高热病”的重大病原之一(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中和抗体仍可用普通蓝耳病中和抗体检测试剂检测,本质仍属蓝耳病,与经典蓝耳病并无血清型差异。其与蓝耳病其他毒株的差异,仅仅是致病力强弱的差异),有效预防和控制蓝耳病的根本,是对猪群作蓝耳病疫苗免疫预防。

1 蓝耳病疫苗免疫的潜在风险及其发生机理

1.1 蓝耳病疫苗免疫意外的发生机理

因蓝耳病疫苗免疫不慎导致大批免疫猪发病和死亡的现象,国内外均屡有报道。但这种免疫意外,不是必然现象。现实生产中,很多猪场都在执行蓝耳病疫苗免疫,但免疫意外不是每个猪场都发生。因此,蓝耳病疫苗的免疫意外,有其特殊的致病机理。可能的原因如下:

1)蓝耳病病毒的抗体依赖性增强(ADE)作用。所谓ADE 作用,是指在某些情况下,免疫产生的抗体不但不能为动物提供免疫保护,反而有助于病毒的复制,使病毒数量大大增加。1997年,Yoon 等首次发现:在被动获得抗体的猪体内,蓝耳病病毒的感染和复制反而增强。其后的研究进一步证明:与单独注射蓝耳病病毒相比,在病毒中加入蓝耳病抗体后注射,可使病毒在胎儿体内的复制显著增强。在肺泡巨噬细胞培养物中,加入一定滴度的蓝耳病抗体,可使蓝耳病病毒产量增加10 ~100 倍。

因蓝耳病病毒存在ADE 作用,如果猪群中存在部分猪蓝耳病带毒,带毒猪经蓝耳病疫苗免疫后,疫苗刺激机体抗体上升过程中产生的亚中和状态抗体,将促进带毒猪体内潜在的蓝耳病病毒加速复制,加剧蓝耳病发病。同时,群体中蓝耳病阴性猪经蓝耳病疫苗免疫后,因体内存在蓝耳病抗体而对蓝耳病易感,受群体中蓝耳病感染或发病猪感染而至发生蓝耳病。

2)蓝耳病病毒感染对链球菌病的诱发和放大作用。

这种诱发和放大作用效应,犹如爆炸过程中的“引爆”作用效应。猪群中潜伏感染的致病性猪链球菌是“火药”,因蓝耳病病毒感染而被点燃,引起链球菌病在猪群中“爆炸”。因蓝耳病病毒感染对链球菌病的诱发和放大作用导致链球菌潜伏感染猪群免疫蓝耳病疫苗暴发链球菌病的发病机理,相关文章也有报道。

1.2 蓝耳病带毒及链球菌潜伏感染猪群免疫蓝耳病疫苗的潜在风险

猪群的蓝耳病带毒或链球菌潜伏感染,可界定为如下3 种状态:1)存在链球菌潜伏感染但不存在蓝耳病带毒;2)存在蓝耳病带毒但不存在链球菌潜伏感染;3)同时存在链球菌潜伏感染和蓝耳病带毒。对这3 类猪群作蓝耳病疫苗免疫,都潜在导致免疫猪大批发病和死亡的巨大风险。

1.2.1 免疫弱毒苗的潜在风险

1)存在链球菌潜伏感染但不存在蓝耳病带毒猪群。对猪群作蓝耳病弱毒苗免疫,相当于对猪群进行蓝耳病弱毒人工感染。因猪群中存在链球菌潜伏感染,蓝耳病弱毒感染对链球菌病的诱发和放大作用效应,将直接导致发生链球菌病和死亡急剧增加。

2)存在蓝耳病带毒但不存在链球菌潜伏感染猪群。经蓝耳病弱毒苗免疫后,抗体逐渐上升过程中的亚中和状态抗体对蓝耳病病毒的ADE 作用,将刺激带毒猪体内原已存在的蓝耳病病毒加速复制,导致蓝耳病大规模发病。

3)同时存在蓝耳病带毒和链球菌潜伏感染猪群。蓝耳病感染对链球菌病的诱发和放大作用以及蓝耳病抗体对蓝耳病病毒的ADE 作用,将同时对免疫猪群造成影响,使免疫猪群既有可能暴发链球菌病,也有可能暴发蓝耳病。

1.2.2 免疫灭活苗的潜在风险

1)存在链球菌潜伏感染但不存在蓝耳病带毒猪群。灭活苗免疫不存在蓝耳病弱毒的人工感染问题,也就不存在蓝耳病病毒感染对链球菌病的诱发和放大作用效应。因此,对这类猪群作蓝耳病灭活苗免疫,理论上是安全的。

2)存在蓝耳病带毒但不存在链球菌潜伏感染猪群。与弱毒苗免疫类似,灭活苗免疫后,抗体逐渐上升过程中的亚中和状态抗体对蓝耳病病毒的ADE作用,也将导致免疫猪群蓝耳病暴发。

3)同时存在蓝耳病带毒和链球菌潜伏感染猪群。疫苗免疫刺激机体抗体上升过程中产生的亚中和状态抗体对蓝耳病病毒的ADE 作用,使免疫猪群由蓝耳病带毒状态演化发病状态。继而,蓝耳病病毒感染对链球菌病的诱发和放大作用效应,进一步诱发链球菌潜伏感染猪暴发链球菌病,形成一条链式反应。

2 蓝耳病免疫体系建立的有效途径

有效避免免疫意外的发生,并使猪群抗体滴度和阳性率达到对蓝耳病的免疫要求,是猪群蓝耳病免疫体系建立的核心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可行的途径如下:

2.1 根据猪群的带毒或潜伏感染情况合理选用疫苗

弱毒苗免疫力虽比灭活苗更坚强,但潜在一些生物安全隐患。蓝耳病病毒作为一种RNA 病毒,极易发生基因突变和重组。如果猪群存在蓝耳病带毒,弱毒苗免疫容易导致疫苗毒株与猪群原已存在的野毒毒株基因重组而出现新的变异毒株,使猪群中的蓝耳病毒株越来越多,蓝耳病越来越难以控制。

对照上述“1.2”的分析,只有在猪群既不存在链球菌潜伏感染,又不存在蓝耳病带毒的情况下,弱毒苗免疫才是相对安全的。从弱毒苗与灭活苗免疫对照试验结果来看,弱毒苗与灭活苗对比,免疫优势并不明显。既然灭活苗免疫都能有效刺激机体产生蓝耳病中和抗体,灭活苗免疫同样能达到有效预防蓝耳病的目的。因此,如果猪群不具备弱毒苗免疫所需要的苛刻条件,就完全没有必要刻意追求免疫效价略高的弱毒苗。

2.2 消除猪群中的链球菌潜伏感染

当前在我国绝对的蓝耳病阴性猪群,几乎是不存在的。如果猪群同时存在链球菌潜伏感染和蓝耳病带毒,蓝耳病弱毒苗和灭活苗免疫都潜在暴发链球菌病的巨大危险。因此,消除猪群中链球菌潜伏感染,是实施蓝耳病疫苗免疫的前提。

2.3 设计科学的免疫程序

为有效避免蓝耳病病毒的ADE 作用效应,国内有学者推荐使用蓝耳病弱毒苗与灭活苗交替免疫的方法,但这种方法并不足以有效避免免疫意外的发生。

从当前很多猪场小猪都在断奶后2周开始发病的发病规律来看,在母猪进行过蓝耳病相关疫苗(包括弱毒苗、灭活苗和自家组织苗)免疫的猪场,蓝耳病母源抗体对小猪的保护,大致可维持到小猪断奶2 周左右。因此,小猪对蓝耳病的主动免疫,必须在断奶后2 周前建立,使主动免疫抗体在小猪未感染蓝耳病野毒前即已达到对蓝耳病的免疫要求。为达到这一要求:小猪的初次免疫,应考虑在7 日龄即开始进行,7 日龄免疫1次,21 日龄加强免疫1 次。该免疫程序经过实验证明是有效的。

种猪难以像新生小猪一样找到一个所有(或至少是其中绝大部分)小猪蓝耳病皆为阴性的特殊阶段,也就无法选择在所有(或至少是其中绝大部分)种猪蓝耳病皆为阴性时作蓝耳病疫苗免疫。但相对小猪而言,成年种猪对蓝耳病的抵抗力较强,除非是高致病性蓝耳病,真正因蓝耳病疫苗免疫诱发蓝耳病的机率较小。从安富来接触到的有限几个案例来看,种猪因蓝耳病疫苗免疫造成流产、发病或死亡增多的情况,多与疫苗免疫诱发链球菌病有关。

如果猪群中不存在高致病性蓝耳病,可考虑采用试探的办法,先小群试用,如不出现问题,再大群使用。如果猪群中存在高致病性蓝耳病,高致病性蓝耳病流行高峰期过后,大部分耐过猪都已产生对蓝耳病的免疫抗体。此时,即可利用种猪群体对蓝耳病免疫力较强的这一有利时机,及时对种猪群作全群免疫,使种猪群建立起抗体滴度比较一致的蓝耳病免疫体系,之后定期(4 个月或6 个月)进行全群免疫,使一致性的抗体滴度得以维持。

2.4 用系统的思想对待蓝耳病免疫体系建立的问题

由于蓝耳病病毒存在ADE 作用,对于正处于蓝耳病感染期的群体或个体,试图对其作蓝耳病疫苗紧急免疫以期快速控制疫情,基本是徒劳的。对于这类猪群,理智的办法是加强保健和预防继发感染,以尽可能减少损失。

蓝耳病疫苗免疫,重点应关注的不是短期成效,而是群体免疫体系的建立。通过选择有利时机,根据上述“2.3”的免疫程序,使种猪群的抗体滴度逐步达到一致并使之得以维持,小猪群体在未感染野毒前即已产生对蓝耳病坚强的免疫力。这样,随着种猪的逐渐淘汰和带毒猪体内病毒的自然清除,种猪群中的带毒个体将逐渐减少。同时,随着已经对蓝耳病具有免疫力的小猪逐渐增多,已经感染过蓝耳病的肉猪逐渐被出售或淘汰,约经过1 个商品肉猪的生产周期(约6 个月)后,肉猪群中的带毒个体也将逐渐减少甚至消失。这样,整个猪群中的蓝耳病带毒猪将越来越少,猪越来越好养。

总之,在对待蓝耳病的疫苗免疫方面,不要因为短期难以见效,就轻易对免疫失去信心;也不要因为免疫意外出现发病和死亡,就轻易否定这一预防蓝耳病的有效方法。坚定对疫苗免疫的信心,是有效预防和控制蓝耳病的关键。客观上,由于消除猪群中的链球菌潜伏感染,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从开始对猪群进行疫苗免疫到生产上观察到免疫的效果,也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因此,有效建立起猪群对蓝耳病的免疫体系,还要求我们具有足够的耐心。但这种付出与成功后的生产突飞猛进相比,绝对是物超所值的。